红灯照是什么(清末老照片:头顶灵符的义和团成员)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30 09:21:49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清朝,在当代中国人的心中,是最为屈辱、最为沉痛的一个时期,封建、顽固、愚昧、国破家亡……是那个时代的代名词,今天我们就跟随老照片,走进一百多年前的清末。

清朝末年,中国遭受外国列强侵略,国土沦丧,国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在这样的形势下,民族主义情绪逐渐抬头,同时,清政府腐败无能、社会秩序混乱,民不聊生,为各地各种农民起义提供了土壤。

在这一时期,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农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大多数都只能背井离乡,他们普遍感到生活无望,这一因素也极大地引发了农民的反抗情绪。

另一方面,列强的侵略行为对中国人民造成了沉重的压迫和伤害,二十世纪初期,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清政府彻底沦为了洋人的朝廷,这一事件对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造成了沉重的打击,激起了人们的强烈愤慨。

还有一个更为直接的影响,就是西洋基督教在中国越来越盛行,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南京条约》的签订,西方传教士纷纷来华传教。

这些西方传教士他们通过传播西方文化和宗教,在中国社会中占据一席之地,从此以后,基督教传入中国的速度异常迅猛,许多传教士开始在中国各地建立教堂和学校,传播西方文明。

不可避免,许多华人因此开始接受西方教育,开始接纳和信仰基督教,但是,随之而来就是大量的传教士根据自己在华的势力范围,开始利用宗教、教育之由,大肆进行“文化渗透“,全面西化。

与此同时,在非沿海地区的中国覆地,基督教对本土的宗教习俗产生了巨大的冲突,并在中原地区激起了强烈的反洋教运动。

在这一背景下,一股排外的情绪在中国民间迅速蔓延,民众希望通过组织反抗力量来抵制外国侵略者,于是一些民间团体和秘密组织开始展开活动,义和团便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

在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这一时期,在历史上我们称之为“农民起义的高潮“,然而我们可能不太清楚,义和团的组织模式并不同于普通的军队,而具有相当浓厚的封建宗教色彩。
义和团最主要的教义就是"拳教",最初,就是在山东河北等地区,由大刀会、义和拳、神拳和梅花拳等各种民间帮派结合而成,最后组合成一个总体的”义和团“。

"拳教"主张练习特殊的武术能够获得神佑,以此对抗外国列强,这种信仰不仅在实质上无法为中国人民的抗争提供实质性帮助,更让义和团的行动变得盲从和迷信,这也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

不仅如此,义和团组织内还信封“请神上身“、”刀枪不入“的信条,“北方洞门开,洞中请出枪佛来。”什么关二爷、玉皇大帝、如来佛祖……各种教派的神仙都能被他们”请“上身。
义和团不仅招收男性成员来“修炼“拳法,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女性的组织——“红灯照”,所谓“红灯照”也叫“红灯罩”,就是要求组织中的女性身着红衣、穿红鞋、戴红巾、持红扇、提红灯笼。

不仅如此,她们还要学习一种功法,可以在天上“悬飞”,还能用火球攻击别人。
“红灯罩”的女性成员大多来自贫苦的底层人家,多是那些不受待见、命运凄苦的女性,“红灯罩”的创始人林黑儿自己也是从这种命运中挣扎出来,才致力于拯救其他女性,在“红灯照”中,女人不梳头、不裹脚,不受压迫。

义和团成员普遍诉诸宗教神谕,坚信神灵能够庇佑他们战胜外国侵略者。虽然这种盲目的宗教狂热在今人看来非常不可取,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容多元宗教信仰的优良传统,在基督徒方面表现出了严重的偏执和暴力。

但是,我们要想到,在西方列强均是洋枪火炮的情况下,义和团的优势是多么微弱,无数农民同胞们正是依靠着“迷信”的支撑,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义和团运动既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重要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探索自救自强的重要探索。

清末时期,中国遭遇了鸦片泛滥的严重问题,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危机,在十九世纪,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大量向中国非法走私大量鸦片。
大量鸦片的输入导致了社会风气的败坏和道德沦丧,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出现了大量的吸毒者,男男女女都躺在烟馆里醉生梦死,任由着身体和精神健康的流失。

家庭破裂、社会治安恶化等现象日益严重,同时,由于吸食鸦片而导致的疾病、死亡率也大幅上升,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人口和劳动力损失。

清朝政府面临着鸦片泛滥带来的巨大财政压力,大量的白银流失到了外国,造成了国内货币贬值,进而影响了国家的财政稳定。
清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幅减少,导致国库日渐枯竭,这不仅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也严重削弱了清朝政府的经济实力和国家统治的基础。

鸦片泛滥还严重削弱了清朝政府的权威和国家的政治稳定,各种鸦片走私活动腐蚀了国家边防和海关监管的权威,南方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的非法贸易行为,国家的统治和管辖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鸦片是中华民族危机的导火索,西方列强借鸦片贸易之机,对中国进行了侵略和掠夺,最终导致了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所以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如此痛恨一切毒品,我国多少缉毒警为打击毒品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裹小脚在数百年来被视为一种“美”,在社会各阶层广为流行。无论是庄家小媳妇还是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几乎没有能够幸免于这一传统的。

在古代男人的审美里,裹小脚可以让女性显得更加娇小玲珑,行走更加轻盈优雅,所谓“步步生莲”“摇曳生姿”,对她们未来的婚姻和地位也有重要影响,这种根深蒂固的“男权凝视”让千百年来的女性遭受了多少无妄之灾。

即使到了清朝灭亡后,在一些农村地区,由于文化程度和经济条件相对较低,裹小脚的风俗还是盛行。
而在一些开放、繁华的城市地区,一些尚属于封建家族的豪门世家,也还是对裹小脚情有独钟,他们认为裹小脚是家族传统的体现,也是对女性的一种管束和束缚。

然而,清末时期反对裹小脚的声音从未间断过,一些深知女性解放对国家前途有深远意义的有识之士,开始大声疾呼裹小脚的不合理性,他们试图通过文字、宣传和教育改变这一陋习。

到了建国后,我国严文禁止裹脚,大力倡导女性解放和平,促进女权的发展,这也是国家观念进步的体现。

酷刑在中国司法系统中曾被广泛使用,其残酷程度令人不忍目睹,在那个时代,它成为统治者维护统治、惩治罪犯、震慑民众的手段,在莫言的《檀香刑》中也具体描述过晚清时期的刑法之峻。
看过相关影视片的应该都对“满清十大酷刑“略有耳闻,还不仅局限于”十大“,什么凌迟,烹煮,宫刑,刖刑,插针,剥皮,腰斩,车裂,活埋,锯割,断椎,灌铅,抽肠。

这些刑法从字眼上就能感受到残酷,在晚清,明明是封儒家为尊的时代,由怎么会背离儒家”轻罚“思想而如此残酷呢?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在清末时期,还有一类人的身份更加边缘,命运更加凄苦,那就是娼妓,青楼在中国已经存在了上千年,那些穷得揭不开锅的家庭,往往会牺牲女儿,卖到青楼来换一点钱。

到了晚清时期,青楼的产业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了,每个地方的青楼都会分为不同的等级,女孩的容貌、身姿、才艺不同,所处的级别就不同。

可以说,那些在“高级别“青楼的女孩子们就已经算是这个群体中比较幸运的了,那些在最低级青楼中的女孩们,大多是从其他地方淘汰而来,不仅居所环境恶劣,收入低廉,还极其容易感染上各种性病、皮肤病等。

“娼妓“这个身份的存在只能说明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的不够彻底与女性意识的残缺,1949年后,我国开始尽力打击性产业链,无数曾经被迫深陷泥沼的女性们,终于一朝重见天日了。

一个民族,对于自己的历史应该负有责任去了解和铭记,在一百多年前的清末,这段屈辱历史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永远难以释怀的经历,这段历史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挫折,让我们深深认识到了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性。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有责任牢记这段历史,并从中吸取教训,坚定民族自信,促进国家发展,让中华民族更加坚定地走向未来。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林黑儿
百度百科——红灯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