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北新区属于哪个区(南京成立江北新区的渊源)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04 09:08:50
南京本来江北就是4个地方,江浦县,浦口区,大厂区,六合县,之前算是为了产业互补,俩俩合并,现在还是把老浦口区跟大厂区合在一起,算是拨乱反正。
南京是想用工业区带农业区,调整两个县的产业人口结构,推进城镇化,算是很合理的区划。每个城市甚至每个省都有这种强带弱老带新的组合。而且现在江北新区也不是以工业为核心了,很多厂区已经开始向桥林外迁了。老浦口和大厂的最大的优势其实是城镇化高,基建省钱。
而实际上直管区的设立,很多企业注册地都挂直管区名下了,浦镇车辆厂早早在浦口永宁拿了新厂地,却迟迟不见搬,就是为了保新区的GDP(当年合并最大的好处是解套用地)
如今就是回归原来江北的格局罢了,本来江北就是六合江浦两个农业县,大厂和浦口工业区一起玩,然后硬要把大厂浦口分给两个不同的地方,大厂区浦口区政府都搬到桥林和雄州去了,现在只不过发现江浦六合带不动,还是浦口大厂一起玩有前途。
建国时,大厂原为大厂区,六合原为六合县,大厂因范旭东建立的永利铔厂被称为远东第一大厂而得名,跟六合没有关系,即使之后也只是行政区划在六合,仍由沿江工业开发区以及后来的化工园区托管,财政、人事根本就不归六合,医保也一直是南京医保。

大厂本来就不属于六合,之前算六合只是统计意义,这次只不过算在新区了。
六合被干废不是大厂划出去,没了大厂六合还是个平庸的县。长城和玉带镇这两个地近100km²被划进新区了,面积比整个大厂区还大,直接变贫困。
江北其实就是被南刚和化工园拖累的,因为这两块都是直接上交市里财政,六合分不到钱。搞基建没有钱,如果不上交六合妥妥富过江宁。发展自然没有问题,没人愿意去就砸钱砸到愿意为止,而且南刚和化工园生生把一个整块割裂成两头。中间空心。怎么发展的好,江北要发展就得搬钢铁和化工园。

江北的规划要比河西合理一点,河西是10年左右规划的,那时候全国都是贪大贪宽的风气,建了很多路宽不实用的鬼城新区。
有人测过,河西从一栋楼走到马路对面要两分钟,不小跑连30秒绿灯时间都过不了。而且你在河西步行逛街累了连找个坐下来歇脚的地方都很难找到。
江北新区底子还是很好的,距离主城其实蛮近的,
摊开地图,主城东北方向是紫金山,东北方向的仙林距离老城区直线距离接近20公里,还要绕着山走。
主城南边是江宁,江宁靠近主城的地方都已经开发差不多了,再往南距离30公里开外太远了,江宁的东西两边又全部都是山。

这种情况下,新街口往西10公里,河西往西5、6公里的地方,沿着江边有大片连片的未开发的空地,而代价就是要多建几条过江通道,为什么不开发?
江的距离不是最关键的,杭州的钱塘江也有1.2公里,关键是产业,杭州的滨江区是整个高新产业都搬过去,外加强势县级市萧山改的萧山区,先天条件拉满。南京的江北感觉是一穷二白的发展,自然不尽如人意。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江北新区实际上就是以前的老浦口区和大厂区,是南京五县四郊五城区时代南京真正的老郊区,是解放后直至现在一直是南京的经济支柱,是南京的重工业基地。南京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开发区九十年代就在江北新区了。江北新区成立之前中石化两个直属子集团在江北新区内,浦镇车辆厂解放前就在了,南钢在江北。江北新区成立之前台积电和中芯国际的工厂以及相关产业链也都在了,上汽的一些工厂也是成立前就有不少在江北了。南京一大半的重工业一直都是在江北新区内的,成立江北新区最主要的目的是产业升级健全产业链整合供应链,是为了整合重工业和高科技产业的,江北新区是工业区,那些房地产开发只是附属配套设施。